班会作文
班会
书卷的清香味刺激鼻息,那朗朗书声渐入人耳,那窗边正奋笔疾书的少年,多么令人羡慕,可在这美好景物中回想又不免多了一些决心与惆怅……
听,那清脆的铃响声传来,这却使整个校园安静了。原本心中的急促也淡然无味了,原本热闹的教室也霎时鸦雀无声。我深深的明白,这寂静是属于课堂的。老师此时也步入教室,但我却顿时想到了什么。我开始变得哽咽了,那种忧愁与无言的伤痛涌上心头。在期盼之中,在担忧之中,在恐惧之中老师开口了:“今天这节班会课是关于我们班的成绩的,很多学生成绩下滑,我们应该多……”一声又一声传入我的耳朵,一串又一串的数字震撼人心。老师的话就像是烙印似的刻在了我的心里。于是我便不由得反思,曾记得有多少个发呆夜晚,有多少次敷衍了事……那些个夜晚与不用功的我再次涌上心头。于是我便告诉自己:“再一次痛下决心,去改变,改变那难以示众的成绩”。
而老师也像似看懂了什么,用那双充满了智慧的眼睛环顾全班,可在与老师互视的一刹那,我便躲避了,不敢用那沮丧的眼神去直视,更不甘于去臣服告诉别人“我不行”。眼前的只有前座同学的背影与那一个个鲜红的大红叉。老师的声音越来越低沉了,可这低沉的声音让很多同学低头,让更多同学的目光之中泛起了痛楚与悲伤,但更多的时候是后悔,后悔在现在看来也像是徒劳了
我就像是在与分数、与自己妥协,像是在服输,像是轻言放弃。但我多么想对自己说:“站起来吧,抬起那高傲的头颅,用努力和仔细来征服那不可逾越的大山。”我坚信,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声音在时间的流里停了下来,而那从窗外拂来的微风仿佛也停下了匆匆的脚步。这长达三分钟的停顿,寂静再次步入教室,但这寂静不属于课堂,而是每个人的内心。在反思,在懊悔之中暗下决心……
下课铃声如约而至,可这一节漫长的班会却永不会停止,它把心声刻在了脑海之中,它也将自己留到了每人的内心深处。
那一句句话语、心声、一长串的数字还在耳边久久回荡着,在脑海中不断浮现着……
【写作指导: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亦然。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都柏林阴暗的咖啡室,乔伊斯冷峻地打量着游荡的妓女、骗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酝酿着震惊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